华侨大学主办《福建交响音乐创作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16-11-20 浏览次数:

20161118日,由我校主办,社科处、音乐舞蹈学院闽台戏曲音乐研究所承办的《福建交响音乐创作研讨会》在上海泛洋酒店成功举行。

研讨会由福建省音协主席、著名作曲家、华侨大学兼职教授章绍同先生主持。会议开始,华侨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马海生教授代表学校作开场发言,介绍了华侨大学以及华侨大学音舞学院的基本情况,并预祝此次研讨会胜利召开。

研讨会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集中讨论1117日晚在上海音乐厅《郭祖荣 檀革胜交响作品音乐会》首演的三部新作品:檀革胜的《第三交响曲》、郭祖荣《第二十四交响曲》、《第二十七交响曲》。在该讨论中,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副主任,世界级著名作曲家温德青教授认为,能在著名的上海音乐厅首演一位年轻作曲家这样一部大部头作品,在当下严肃音乐创作界几乎是没有可能性的,然而,檀革胜初生牛犊不怕虎,冲破重重困难,以自己的作品质量赢得这次机会,对此表示深深祝贺。专门从北京赶来的著名交响曲作曲家王西麟教授认为,檀革胜已经拥有了一种作曲家难得具备一种能力,就是交响音乐创作中必须具有的交响思维,他已经具备较为娴熟的长呼吸技术、娴熟的管弦乐法,并开始显出自己个性,这是难能可贵,尤其是在《第三交响曲》的第二乐章表现得尤为突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著名美学家宋瑾教授集中讨论了檀革胜副教授《第三交响曲》中成熟的交响思维,认为该作品较之于檀革胜《第一交响曲》有突出的进步,希望继续努力。他在谈论郭祖荣先生创作时,认为郭祖荣是中国严肃音乐创作界的一种独特现象,也就是“郭祖荣现象”,认为这种现象在当下浮躁的社会中尤其难得可贵,认为郭祖荣先生两部交响曲纯净、意境深远,是中国当代不可多得的作品。

第二部分集中探讨福建省近60年交响音乐创作的突出贡献、创作急需解决问题以及未来严肃音乐创作发展的策略。专程赶来参加此次研讨会的中国音协党组书记韩新安先生高度评价福建交响音乐创作这些年的突出贡献,认为福建这种现象值得研究、值得推广,希望未来有更好、更多的交响作品问世。王西麟先生认为福建省近几十年来交响音乐创作成绩突出,远远超过其他省份,且已经形成了合理的梯队,各个年龄阶层都有成熟的作曲家;更为重要的是,福建交响音乐作品都有着较为鲜明的个性,地域风格明显,是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的重要构成部分。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任、著名美学家韩钟恩先生盛赞福建独特的现象是福建几代音乐人集体努力的结果,福建之所以创作人才辈出与郭祖荣先生的领头羊作用息息相关,希望福建年轻一代作曲家秉承老一代作曲家创作精神,继续为中国创造更好、更多的作品;并建议福建省音协继续举行更大规模的学术会议,集中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福建交响音乐创作的得失,形成学术成果,以便启示于其他省份的严肃音乐创作。郭祖荣先生主要讨论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认为人才匮乏才是根本问题;并探讨交响音乐创作的一些现实困难,如资金少、没有好的乐团演绎作品,等等,希望政府相关部门投入更多的力量来支持福建交响音乐创作。

此次研讨会有来自全国各地三十多名专家学者参加,这些专家学者一致认为福建虽然地处东南一隅,也无专业音乐学院,但福建交响音乐创作的成绩却遥遥领先与其他省份,这种现象值得学界深度关注。

檀革胜发言

理论家杜晓十发言

中国音协党组书记韩新安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