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文库--王怡苹著:《元明清官窑番莲花纹饰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9 浏览次数:


一、篇章结构

元明清官窑番莲花纹饰之研究

本书共分六章

前言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动机与方法

第二节、文献回顾与研究目标

第二章、「番莲花」、「西番莲」之关联与释义

第一节、番莲花与西番莲名词释义

第二节、植物上的西番莲

第三节、番莲花的文化意涵

第三章、元代陶瓷上的番莲花纹饰分析

第一节、元代陶瓷上的番莲花纹饰

第二节、元代番莲花之花型结构分析

第三节、元代番莲花型的形式探讨

第四节、元代番莲花之叶型结构与形式分析

第四章、明代官窑上的番莲花纹饰分析

第一节、明官窑上的番莲花纹饰

第二节、明官窑番莲花之花型结构分析

第三节、明官窑番莲花型的形式探讨

第四节、明官窑番莲花之叶型结构与形式分析

第五章、清代官窑上的番莲花纹饰分析

第一节、清官窑上的番莲花纹饰

第二节、清官窑番莲花之花型结构分析

第三节、清官窑番莲花型的形式探讨

第四节、清官窑番莲花之叶型结构与形式分析

第六章、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彩图表目次

表目次

图目次

 

二、基本內容

不同民族的食、衣、工具、器物、住宅、家具等,多呈现出不同的民族性格、思想与特征,其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人们累积了世代的经验和科学上的进步,往往根据他们所掌握的习惯与工艺技巧,在选取材料后,创作与加工时多能兼具实用和美观,在商周时期出土的器物如陶器、玉器、青铜器,就可以看到错综复杂的纹饰装饰,这些纹饰的特征因此形成了一个民族的典型范例或一个地区的普遍流行,由此展现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结晶。番莲花纹饰,正是反映了人为的意念创作后其所流行的时代和地区的分布之间的文化交流,并呈现了不同时代的生活面貌、社会结构和审美趣味。

“番莲花”与“西番莲”,从名称到实物所指并非属同一时期之植物图案。“番莲花”作为纹饰图案在中国战国以来的织品、陶瓷和金银器上均可以见到,并以“唐草纹”等称谓著称于世。只是到了中国陶瓷史上承前启后的元代,番莲花纹饰才成熟地应用到了青花瓷上,并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代表性纹饰。“西番莲”则是在元明之际随着西番莲实物传入中国,在明清时期的纹饰图案上迭加了新兴的工艺技法,才成就了创新后的番莲花纹饰图案。

这是一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第一次以单一番莲花纹饰图案做系统性分析研究的学术论著,各章节内容以朝代前后序写,各章节分同样四小节,对应比较研究。将研究限定在番莲花纹饰图案最为成熟稳定的元明清三代,利用考古出土物和传世精品为实物资料,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结合工艺学、图案学、植物学的手段,以及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对不同时期的番莲花图案进行了细致缜密的梳理,使我们看到了,番莲花作为一种富有寓意的特定纹饰,不但蕴含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丰富内涵,同时就其起源和流变的过程,也真实地反映了中西文化交流的脉动和源远流长。

 

三、主要创新

1) 视角新。将番莲花与西番莲具有相同的结构与装饰特征,归于同源图案纹饰研究,基于文化寓意装饰图案。并通过元明清官窑番莲花纹饰这一新的视角,研究与阐释了历史上不同时代的社会结构、生活面貌、文化特性与审美特质,开出了研究历史生活与审美意趣的新思路。

2)方法新。番莲花与西番莲历代比对研究(结构、形式),对不同学者研究同事物看法“同纹饰,异定名”的资讯紊乱,提供相近相似的实际图案纹饰参考。综合运用以植物学、历史学、考据学、工艺学、图案学及文献学与文字释义等多种方法,并将之有机地融合化之,可谓之研究方法上的综合创新。

 

四、社会影响

以元明清官窑番莲花纹饰为研究对象,对其不同陶瓷上的纹饰番莲花纹饰分析,花型结构分析、形式探讨以及叶形与形式分析较为深入与详尽,研究成果具有历史、社会、文化、审美等多重学术价值,其成果对从事陶瓷史研究、民俗文化研究、审美理论研究有其学术价值,对现代从事文创设计、装饰设计有其实用价值,以及现代陶瓷艺术的构思、设计、创新也具有重要的启发与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