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文库--曾文婷著:《“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31 浏览次数:

 

 

曾文婷著《“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比较研究》介绍

 

 

一、篇章结构

        

第一章    人与自然     

第一节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    

一、原始时代:人与自然的混沌关系     

二、农业时代:人与自然的有机关系     

三、工业时代:人与自然的敌对关系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论    

二、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论    

三、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论    

第三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      

一、北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    

二、欧洲“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    

第二章 资本主义与生态危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与生态环境问题的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生态环境问题的现象学批判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生态环境问题的本质批判 

第二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与生态危机的理论      

一、资本主义经济理性、资本的利润动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资本积累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三、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能解决生态问题吗

第三章   社会主义与生态危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与生态危机的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愿景 

二、现实社会主义和生态危机   

三、生态关怀:社会主义的内在价值诉求    

第二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与生态危机的理论      

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现实社会主义及其生态危机的批判 

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与生态保护和生态学的关系的阐释      

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社会主义的愿景

第四章“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解析      

第一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构     

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理论特征  

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重构   

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构

第二节  关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评析 

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创新与理论局限    

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刍议      

参考文献    

一、英文文献   

二、中文文献   

后记

 

二、基本内容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进行比较研究的专著。全书以生态危机为切入点,从人与自然、资本主义与生态危机、社会主义与生态危机的多维角度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全面的比较研究;并且在分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方法论的发展(重构)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及其方法论进行了评析。

本书由五部分构成,导言、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

导言部分主要概括了研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本书采用的新思路、研究方法以及主要内容。本书认为,研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总体上说,目前国内外对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比较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系统化。本书将以生态危机为切入点,采取多种研究方法,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进行较系统、全面的比较研究。

第一章在考察“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以及“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进行了比较研究。作者认为,历史上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相关理论”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都从不同的视角和理论视域考察了“人与自然”实然的和应然的关系,为我们在面临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当代重新反思“人与自然”的“合理”关系提供了借鉴和启发。当然,任何理论观点都受制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我们应该批判地分析和反思,既不能消极复古,亦不能全盘移植,而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特有的国情,在“生态文明”的旗帜下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第二章对马克思主义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与生态危机理论进行了比较研究。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生态环境问题的制度分析没有局限于单纯从技术角度寻找生态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法,而是从社会现实制度来分析资本主义环境问题产生、恶化和最终的解决途径,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立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描述和分析,既为考察世界历史上的生态环境问题留下了珍贵的史料,又对今天各国认识和解决生态问题具有重要借鉴作用,而且预示了20世纪末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超越了当代的一些生态学理论,把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其生产条件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看作全球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抓住了问题的本质。但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明显夸大了生态危机在资本主义危机理论中的作用。虽然奥康纳将经济危机重新纳入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范畴,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对分析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理论作用,比90年代之前的莱斯和阿格尔前进了一大步,但是,其实质与90年代之前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基本一致,就是用生态危机理论取代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危机理论。

第三章对马克思主义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与生态危机的理论进行了比较研究。作者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本质上是实现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即生态社会主义社会。在实践中,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日益重视生态危机及其治理。然而,由于工业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和人口不断增长等原因,社会主义也出现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但是,两种不同社会中的生态危机问题有质的不同。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并不必然地产生生态危机问题。社会主义国家的生态危机虽然和这些国家重视发展经济而没有有效实施生态保护有一定的关系。可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生态危机还有更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的,是以有计划地生产和分配为基本原则的。社会主义发展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从本质上根本改变了对待自然的态度和利用自然的目的,为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有益的社会环境,开辟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广阔前景。因此,社会主义最终一定能解决生态危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生态社会主义。

高兹和奥康纳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与生态危机的批评既有其积极的合理的一面,又有其片面和错误的一面。他们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批评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苏联模式的弊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是他们把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等同于社会主义,否认现实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把现实社会主义与生态保护对立起来的观点却有失客观和公允,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立场。

第四章在分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方法论的发展(重构)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及其方法论进行评析。作者认为,“社会和自然的辩证关系”与“资本主义和生态的关系”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创新问题。这两个问题构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出发点、根本性问题和核心问题。“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正确的问题,然而对问题的理论回答良莠不齐。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论为我们思考和解决全球性的生态问题提供了理论研究的启发、兴趣点和生长点,为我们建立能解决生态问题的马克思主义新形态提供了理论参考。不过,我们要注意阿格尔“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非马克思主义倾向和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反历史唯物主义的倾向。对他们的方法和理论要批判的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不能采用拿来主义。

 

三、主要创新

1.本书是国内第一本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进行比较研究的专著。

2.全书以生态危机为切入点,从人与自然、资本主义与生态危机、社会主义与生态危机的多维角度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全面的比较研究。

3.本书对社会主义与生态危机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本质上是实现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即生态社会主义社会。

4.本书在分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方法论的发展(重构)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及其方法论进行评析。

 

四、社会影响

1. 本书的部分阶段性成果已经在包括一类在内的核心期刊上发表。

2. 有助于深化学术界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质的认识。如何认识认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是国内外理论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本书是国内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比较研究的第一本专著,全面深入地研究了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深化我们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3. 对于我们寻求解决生态危机的现实途径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如何解决生态危机是绿色思想阵营内部争论的焦点,也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本书对此作了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