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银端:《网络道德教育》
发布时间:2013-11-21 浏览次数:

《网络道德教育》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3

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朱银端

福建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泉州市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一、篇章结构:此书共分导论、引言和四章(每章各三节三目)组成。全书36万字。第一章《网络道德问题——关于E时代道德教育的问题分析》,第二章《网络教育理念——关于E时代信息素养教育的理念与趋势》,第三章《网络道德教育——信息社会的德育体制性障碍及其克服策略》,第四章《德育理想模式——适应信息社会的道德教育的发展模式与理想》。

二、基本内容:本书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的最终成果,书中系统研究了国内外的研究状况,明确“网络道德教育”在相关学科的知识框架及其关系,提出了解决网络道德问题的方法“立体式道德教育”的策略,提出了在信息时代,社会、家庭、教育的新型道德教育价值观必须建立在生活理论、主体理论、转型理论等基础上,具要有“通识教育”又要有“道德智慧”。网络和信息时代的道德和道德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国际化前沿性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都十分巨大。但由于此领域的前沿性和高度技术化特点,其理论研究难度极高,迄今国内外有分量的学术科技成果不多见。《网络道德教育》是作者基于长期艰苦的研究教学和实际调查分析而凝练出来的一部具有很高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理论专著。清华大学万俊人教授为本书写了书评与鉴定。

三、主要创新:《网络道德教育》系统而深入地考察分析了国内外网络教育的实际状况和相关主题研究的已有成果,结合我国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较为完善的网络教育基本理念系统,提出并论证了网络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途径和评价框架,尤其提出并有力地论证了作者自己关于实现网络道德教育的原则性主张,即在信息时代,社会、家庭、教育的新型道德教育价值观必须建立在生活理论、主体理论、转型理论等基础上,既要有通识教育,又要有道德智慧。这一主张见识深刻、全面而富有创见。

四、社会影响清华大学万俊人教授认为,《网络道德教育》全书不仅运用马克思主义德育理论的一般方法和原则,而且秉承与时俱进的科学探索精神,充分运用现实网络信息的相关科学技术知识,为其基本理论提供了较为充分厚实的技术支撑和理据,使其主题思想不仅富有深刻的人文价值,而且也同时获得了必要的技术支持。这一点在国内现行的应用伦理研究中是很突出的,也是特别值得肯定的。本书立意高新,视野广阔,方法先进多样,文献材料较为充实丰沛。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有调研实据,有独到分析,有大量裁夺洞见,从而最终拥有了不凡的结论性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