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首期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者成长工程项目启动实施
发布时间:2013-03-13 浏览次数:

2013312下午,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者成长工程项目”首期实施启动会在泉州校区明德堂召开。社会科学研究处处长杨楹,首批立项的36个项目负责人及其团队成员共计80余人到场参加。会议由社会科学研究处副处长陈巧玲主持。

陈巧玲首先就实施该项目的背景和意义、项目申报的总体情况、项目的评审经过和评价指标、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介绍和说明,希望获资助团队和个人积极、及时开展课题研究,争取多出成果,多出精品,顺利完成或超额完成研究任务,推进个人和团队的学术积累。

获立项教师代表赵昕东、邢尊明、花威先后发言,他们感谢学校及社科处对青年学者的关注和支持,十分认可此项目对于青年学者开展科学研究、组建团队的重要意义,并积极表态将以饱满热忱投入课题研究,争取多出成果,为将来承担国家级课题做积累,为打造品牌团队打好坚实基础。

社科处处长杨楹教授最后讲话。他谈到,青年学者成长工程项目从开始筹划到最后实施运作,得益于校方的大力支持,获得贾益民校长、张禹东副校长、财务处以及学术委员会的支持和肯定,也从中说明校方对青年学者成长的关心和关注。他就该项目实施过程老师们一些质疑和议论做出回答,并重点介绍了项目实施的立意。他认为,华大文科科研的发展需要学术推动力,青年学者成长工程项目旨在提升华大文科青年学者整体的科研实力、打造华侨大学学术和学科带头人、提升华大文科的整体学术实力和培养华大可持续发展的学术发展“心气”。他最后结合自身科研实践经历,就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当代青年学者与与会青年教师共勉。他认为,一个优秀的学者,除了具备良好的学术基础、基本的学术能力,包括言说、书写、问题分解和分析能力等之外,还必须具备坚定的理论勇气与学术勇气、宽阔的学术视野、对学术的敏锐和敏感力、学术的使命感、责任感与担待以及宽广的学术情怀。

杨楹最后转达张禹东副校长对青年学者成长工程的期望和要求,希望获立项的团队和个人按照承诺要求快马加鞭开展课题研究,希望工程可持续发展,为华大科研发展添砖加瓦。

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者成长工程项目首批立项于2013125下达,共有36项获得立项资助,资助经费合计279万元。第二期项目申报将在下一阶段启动。

启动会现场

 

 

附:教师代表发言稿

数量经济研究院教师-赵昕东

首先,感谢校领导、感谢社科处,感谢杨处长为华侨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做了一件实事,做了一件好事。

在一个学期内完成了策划、申请经费、组织申报、校外专家匿名评审、学术委员会最终通过资助名单,社科处工作效率非常高。这充分展示了社科处为华大文科科研服务的水平。在此,我建议大家用掌声对社科处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

我认为“成长工程”几个特点,1.支持力度大,团队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远超过省社科基金。2.程序严谨结果公正,每一份申请都是通过专家匿名评审评选出来。3.资助方式科学,每个成员都要有论文发表,组织者不仅自己要做研究,同时必须要带动每个成员在某个方向开展研究。

我们都知道,不论是学科建设还是申报课题都需要科研团队的支撑,我来华大工作今天正好满六年,曾切身感受到没有研究团队的苦恼,申请课题时要东拉西凑,仅有的成果也集中不起来;另一方面年轻学者没有方向,研究无法深入,也进入不了团队。今天“成长工程”很好地为我们解决了这些难题。

今天在座的都是得到资助的老师,是文科科研的青年精英,我相信,我们将以“成长工程”为起点,通过努力,将我校文科科研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在不远的将来,成长工程的效果将体现出来:那将是一批优秀学术团队、一批国家级课题,上百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几十位教授博导。

谢谢大家。

体育学院教师-邢尊明

感谢社科处的各位领导及老师,得益于他们的无私、努力及巧思设计,所实施的系列学术工程,是我们广大青年教师干劲十足而又心存感激。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和感受。

一、 对系列学术工程的认识和看法 

不同于一般的科学研究项目,我认为学校所实施的以系列学术工程背后蕴含的丰富的思想,可以总结为“以科研项目平台为形式,以培育团队为目标,以提升学科水平为目标,助力名校建设的实现”。

以我个人的观察,在当前高校的科研竞争中,团队竞争已经取代个人科研竞争成为高校科研竞争的主要形式,并且这一趋势在纵深发展。名校,就要有名学科、就要有名师,名学生。这一切工作的实现都依赖于学科建设这个中心任务。而科研团队的培育和成长,是师资提升、学科上水平的重要推手。因此,在这个意义上看,它已经超越了个人和具体学科,具有学校层面的重大意义。

二、 科研团队项目的简单介绍

先从学科生长点的捕捉、从人才培养效益、从学科建设前景、从区域办学优势及社会服务等综合角度考量,我们确立了体育产业作为我们此次团队长期坚持的研究方向。依托我们的“体育产业管理硕士点”,避开宏观体育产业政策及围观体育产业技术方面的重复研究,我们选择中观的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体育产业集聚区、中小型体育器材设计研发、体育经营管理等领域,培养特色应用型高级专门体育产业人才。此次项目的主要内容是根据我国体育产业空间地理集聚现象,采用特定的测度方法和工具,对全国潜在的体育产业集聚区进行定量辨识,并作分布系统描述。

后发学科具有后发学科的优势。只要掌握了系统的研究方法,灵敏地捕捉到好的研究方向,投射到独特的研究对象,就能做出好的成果,滋生出新的有价值的学科。

三、 团队发展的目标机愿景

最后,我希望在学校系列学术成长工程的平台和支持下,我们团队成员能够团结协作,力争出一系列具有较高水准的学术成果,出版1-2本较具学术影响的专著。经过2年左右的发展,我们发展成为始具区域知名度、研究特色显著、优势明显的学术团队。我希望我们的成果和理论,既经得起检视,也容得下质疑;可以助解现实的困境,也可以启发新的问题。希望我们的团队成长为一个令人尊敬的团队,希望我们的学科建设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学科。

最后,谢谢各位!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师-花威

各位老师,下午好,我是哲社学院的花威,很荣幸做这个发言。我是去年七月份刚来华大,而在这多半年来,杨楹处长领导社科处为华大人文社科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在期刊分类上,我们选用了CSSCI作为基准,这应该算是很高的,但只有取道乎上,方能得乎上;在学术仲裁和规划上,我们成立了文科学术委员会,开始实施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应该说,华大的文科研究已经走上了快车道。

我所在的团队是外国哲学,外国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从古希腊到现代,绵延2500年,但其中的思想脉络不是零散的,而是一以贯之的,在研究过程中也恰恰可以整合更多的学术资源。外国哲学方向的组建时间还不长,成员也都非常年轻,这次团队项目的获批对于我们是鼓励,更是鞭策。我在这里代表团队表个态,团队的每个成员将会以学术为志业,以国内和国际学界为视野,以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为突破口,形成特色,在这一项目的支持下力争在三到五年内出版一批学术成果,迅速成长为较为成熟的青年学者。谢谢!